六、阿尔普·阿斯兰的胜利和最后的死亡(1071~1072 A.D.)
只要还有一线希望就决不放弃,罗马努斯想在收容和整顿残部以后,再去救出残存的军队。皇帝所在的中央位置,四周已经没有掩护的兵力,被战胜的土耳其人围得水泄不通。他仍旧鼓起勇气负隅顽抗,坚持战斗,直到为能够在最文明的时代提供仁慈的榜样。阿尔普·阿斯兰立即将被俘的皇帝从地上扶起来,3次紧握住他的手表示亲切的同情,一再保证他的生命和尊严不会受到侵犯,认为自己也是君王,知道尊敬对手的高贵身份,了解到气运的盛衰荣枯。罗马努斯从议事厅被引导到邻近的帐篷,苏丹官员的接待非常气派,态度殷勤有礼,让他每天两次坐在苏丹餐桌最尊贵的位置。8天的谈话都很亲切而且毫不拘束,征服者没有表现出一句话和一个眼神的侮慢。但是他严辞谴责那些不忠不义的臣民,竟然在危险的关头抛弃他们最为英勇的君主,同时也温和地劝告他的敌手,在这场战争中他犯了很多的错误。
在最初的谈判中,阿尔普·阿斯兰询问他期望接受哪些处置的方式,皇帝保持平静无所谓的态度,显示出他有自由奔放的心灵。罗马努斯说道:“要是你残忍,就会夺取我的性命;要是你骄傲而又自负,就会把我拖在你战车的后面;要是你考虑到利益,就会接受赎金并且放我回国。”苏丹继续问道:“要是你的军队受到命运的眷顾,你会表现出哪种行为?”希腊人的回答泄露出他的感受,然而无论是从谨慎还是感恩的角度来说,他都应该把这种情绪隐藏在内心深处才对。他面露凶光地说道:“要是我把你打败,就会用鞭子狠狠抽你一顿。”土耳其的征服者对于俘虏的无礼言辞一笑置之,他说,基督教的律法是教导信徒要爱他们的仇敌,原谅伤害他们的人。这时阿尔普·阿斯兰用高贵的态度宣布,他决不仿效自己所谴责的行为。经过反复的商讨之后,苏丹指示释放俘虏,并确定和平协定的条款:被俘皇帝的赎金是100万枚金币,每年的贡金是36万枚金币,(东部的人士证实这笔赎款和贡金的数目相当合理,其余的希腊人都不置一词。唯有尼西弗鲁斯·布里恩尼乌斯敢肯定地表示,皇帝宁可一死也不会签订羞辱的条约。)皇家的子女缔结婚约,在希腊人权势管辖下的穆斯林全部获得自由。罗马努斯在签署条约时发出一声叹息,这种结局真是羞辱帝国的尊严。他立刻被授予一件土耳其的官袍,被俘的贵族和大公来到君主身边,苏丹用殷勤有礼的拥抱与他作别,并且赠送贵重的礼物和一支武装卫队。他抵达帝国的边界就接到消息,所有的地方和行省拒绝向一名俘虏效忠。他费尽力气才张罗到20万枚金币,权势消退的国君只能运去部分的赎金,很伤心地表示他已经无能为力,感到非常可耻。苏丹出于豪侠仗义或是雄心壮志的抱负,准备要赞助他的盟友进行复国的大业。但是罗马努斯的战败、囚禁和死亡,使他的企图无法实现。
在和平条约中,看不到阿尔普·阿斯兰向被俘的皇帝强行索取任何行省或城市的条款,因为打了胜仗获得的战利品已使他报仇雪耻获得满足,还有从安条克到黑海,整个安纳托利亚都成为他囊中之物。亚细亚最美好的区域遵从他的法律:1200位王公大臣和他们的儿辈,全部站立在他的宝座前面,20万士兵打着他的旗帜进军。苏丹不屑于追击有如丧家之犬的希腊人,认为征服突厥斯坦才能获得最大的光荣,因为这里是塞尔柱家族的发源地。他从巴格达向着阿姆河的两岸移动,河上的桥梁已遭破坏,仅是运过部队就耽搁了20天的时间。贝泽姆总督、卡里斯姆人约瑟夫,使伟大国王的进军受到延误,因为他坚守要塞对抗东部的强权。当他成为俘虏被送进苏丹的御帐时,英勇的行为没有受到赞许,对方严厉谴责他的顽固和愚蠢。叛徒无礼的回答激怒了苏丹,下令把他绑在四根木柱上,要让他受尽痛苦才气绝身亡。听到这样的命令以后,绝望的卡里斯姆人拔出短剑,不顾一切冲向宝座。四周的卫士举起战斧,他们忠于职守的行动为阿尔普·阿斯兰所阻止。他是那个时代技术最高明的射手,在拉开弓的时候脚打滑了一下,箭矢从约瑟夫的身边擦过,于是他的胸膛被短剑刺中,叛徒立即被砍成数块。致命的伤势使土耳其君主给后世傲慢的国王留下临终的谏言。阿尔普·阿斯兰说道:
“有位智者在我年轻的时候向我提出劝告,在真主的面前一定要谦卑,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蛮力,绝对不可轻视最不起眼的敌人。我忽略了这些宝贵的教导,粗心大意得到应有的惩罚。昨天,我从万人之上的宝座上注视我率领的军队,凭着他们的数量、纪律和锐气,就会使地球在我的脚下战栗。这时我在心里告诉自己:“汝已经成为万王之王,举世无敌的伟大武士。”这些军队不再为我所有,就是因为我太相信自己的武艺,才会让一个凶手得逞。”
阿尔普·阿斯兰拥有土耳其人和伊斯兰教徒的德性,他的见解和气度博得世人的尊敬。他的脸上留着浓厚的长髯,宽大的头巾就像戴着一顶皇冠。苏丹的遗体保存在塞尔柱王朝修建的墓地中,旅客读了上面的铭文一定会受益良多(有位声望很高的学者(已故的约翰逊博士)用严厉的态度详细查阅波普的墓志铭,所以对于这段立意崇高的墓志铭可能会挑剔“前往迈鲁”这句话,因为读者在念到这段铭文时,应该已身在迈鲁。(译按:因萨珊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耶兹杰德死于此地而得名,虽然前后两个名字的音有点差别,但都是在同一绿洲,可以参阅第五十一章第三节。)):“啊!你看到阿尔普·阿斯兰的光荣上达天庭,赶快前往迈鲁,就是葬身尘土之中,也已经是死而无憾。”铭文和坟墓最后毁损无遗,更可以证实人类的伟业无法永存。